“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美状态”。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许多临床研究证明,很多生理疾病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从一定的角度说,人的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
21世纪最大的财富是人才!而一流的人才必拥有一流的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秀人才的基本要素。面对当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能否在明天的国际大竞争中独占鳌头?!这最终要取决于今天的人才培养。而人才的基本要素之一——心理素质的训练,更是我们心理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和迫在眉睫的任务。随着21世纪全球高科技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中心的东移,全世界都把关注的目光瞄准中国。我们的孩子——21世纪的主人,能攥住这历史大际遇,让新世纪的太阳在中国升腾吗!?
是的,面对世界的未来,未来的世界,此类问题像泰山一样压得我们坐立不安、忐忑上下:人才——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作为心理工作者的我们,为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所驱使,锐意地为正值青春期的学生撰编了《中学生心理导向》这套上下册教材,以解燃眉之急。
由沃建中与吴新懿、张悟、魏运华主编的《中学生心理导向》就是在这样的大气候下问世了!撰编《中学生心理导向》教材,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呼吁!近十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加上种种原因,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许多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在中小学生中,心理异常表现甚至患心理疾病的占相当的比重。这不得不令我们每一个人都为之震惊,当务之急是在中学生中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且势在必行。
撰编《中学生心理导向》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的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单一学科的改革,更是一项整体改革。在以往的中学教材中,历来缺设心理课程,这从当今素质教育和完善人格的整体而言,是历史的课程内容“缺陷”。因此,《中学生心理导向》的编撰,对中学课程改革无疑是有价值的。撰编《中学生心理导向》更是国家教育部数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总结,尤其是国家教委“九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成果的体现。它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具有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
纵观《中学生心理导向》整套教材(从初一至高三),我认为,它力图突出以下特点:
1、创新性首先,在理论方面,它始终以“科教兴国”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为主线,以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为核心,以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为起点,针对我国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立足于我国教育实际,重点突出了心理训练的操作性。其次,在内容方面,它试图站在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的前沿,总体把握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脉络,把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融于教材之中。整体内容从自我意识、自尊、自信心、学习策略、记忆、思维、情绪、情感、人际交往到价值观念等,几乎囊括了完善个体的方方面面。再次,在编写形式上,它创造性地突出了寓心理学基础知识于趣味性、操作性和参与性之中:(1)知识性每一课课文,由浅入深地呈现有关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吸纳心理学的知识。(2)操作性课文的内容不是抽象知识的堆积,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有步骤、有具体目标、由易到难的程序设计,极具操作性,因而便于课堂训练。(3)参与性教材设计最大限度地考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时空,即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4)趣味性教材力求生动活泼、图文并茂,一反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起点,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情景中,接受训练,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最后,在编写教学参考书方面,本教材的教学参考书兼学生教材为一体。即考虑到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便于备课,无须再另查资料。教参部分的内容不仅包括了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时间、教学建议、教学活动、教学注意事项和教学附助资料等,而且对教学环节也作了详细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只要拥有了此册教参书,就等于也订购了配套的教材课本。
2、系统性它试图使本教材和教参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该教材在主要突出心理基础知识的系统性的同时,也不乏突出心理训练的系统性,使心理知识和心理训练有机结合,构建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实用性贯穿于本教材始终的宗旨是:立足于我国教育实际。首先,理论工作者和中学教师合作承担了国家教委“八五”重点课题,又在国家教委“九五”重点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编撰。因此,该教材不仅是完成上述课题的总结和思考,而且极具针对性。即在现实中,学生碰到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皆在编写中得以具体呈现。因此,该教材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
在编写《中学生心理导向》的过程中,编作者们汲取了国内外有关的最新教材和研究资料之精华,同时又着眼于21世纪,使这套教材不仅立足于当代,而且面向未来。
(本报略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